电压放大器基于压电-声流效应的液滴定向驱动特性实验的应用
实验名称:基于压电-声流效应的液滴定向驱动特性实验
研究方向:热流科学与工程、压电声学交叉领域
实验目的:验证基于压电-声流效应的液滴定向驱动技术可行性,明确该技术能否在低电压下实现冷凝液滴的有效驱离,为抑霜提供新方法。分析关键参数(驱动电压、液滴体积)对液滴运动速度的影响规律,确定技术的有效工作范围(如最低驱动电压、最优液滴体积区间)。确定实验装置的最佳激励频率,最大化液滴吸收的声学能量,提升驱动效率。通过能量分析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对照,揭示液滴定向运动的能量吸收机制,为技术优化与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测试设备:信号发生器、ATA-2022H、阻抗分析仪、玻璃平板、压电陶瓷、移液枪、CCD相机等。
实验实验原理图见图1。
图1(a)基于压电-声流效应的液滴定向驱动的实验原理示意图;(b)实验装置图;(c)液滴内部的声流效应
实验过程:
1、实验装置搭建
基底处理:在玻璃平板表面涂覆疏水涂层(玻璃防水剂),确保液滴接触角接近90°;使用紫外线光固化胶水(胶层厚度<0.1mm)将PZT-5H压电陶瓷粘贴在玻璃平板一侧,采用翻边电极设计保证正负电极接线在同一侧,便于电路连接。
电路连接:按“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压电陶瓷”顺序连接电路,同时将阻抗分析仪接入压电陶瓷两端,用于检测阻抗特性;将CCD相机对准玻璃平板上的液滴放置区域,确保清晰捕捉液滴运动,实验实拍图见图2。
图2实验实拍图
2、最佳激励频率确定
通过数值模拟软件构建实验装置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与阻抗-频率特性仿真,分析不同频率下装置的阻抗值与振幅分布;根据仿真结果,确定650kHz为最佳激励频率(此频率下阻抗仅114Ω,加载相同电压时输出功率最大、平板超声波振幅最强,液滴吸收能量最多)。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确定最佳振动频率见图3。
图3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确定最佳振动频率
3、液滴运动特性测试
驱动电压影响测试:固定液滴体积为100μl,通过信号发生器设定频率为650kHz,利用功率放大器调节输出电压(峰值30~100V),每间隔5~10V取一个工况;用移液枪将液滴置于玻璃平板中心,开启设备后通过CCD相机记录液滴运动过程,用ImageJ软件计算各电压下的平均运动速度,每个工况重复3次实验以减少误差(速度测量偏差<5%)。
液滴体积影响测试:固定驱动电压为50V、频率为650kHz,通过移液枪制备体积为0~250μl的液滴(间隔50μl取工况),重复上述“放置-记录-计算”步骤,分析液滴体积与运动速度的关系。驱动电压和液滴体积对液滴运动特性的影响见图4。
图4驱动电压和液滴体积对液滴运动特性的影响
4、能量分析验证
基于微扰理论推导液滴吸收的无量纲声学能量公式,计算不同液滴半径下的能量密度;将理论计算结果(多项式拟合后)与实验中“液滴体积-运动速度”数据对照,验证能量吸收与液滴运动的关联性(如理论上液滴半径10mm时能量密度最大,对应实验中140~160μl液滴速度最高)。
实验结果:
1、技术可行性验证:基于压电-声流效应的液滴定向驱动技术有效,可通过35V以上低电压定向驱动体积>50μl的液滴;当驱动电压为75V时,100μl液滴的最大运动速度达88mm/s,且液滴沿超声波传播方向定向移动,无明显偏离。
2、驱动电压影响规律:液滴运动速度随驱动电压升高呈线性增长趋势;电压<35V时,液滴吸收的声学能量不足以克服表面钉扎力,无法产生移动;电压35~70V时驱动效果最优,速度增长稳定且无液滴飞溅。
3、液滴体积影响规律:液滴运动速度随体积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体积<50μl时,钉扎力占主导,液滴难以驱动;体积50~150μl时,液滴吸收的声学能量密度逐渐增大,速度提升至峰值53.5mm/s(150μl附近);体积>150μl时,液滴质量增大导致能量密度下降,速度逐渐降低。
4、最佳频率与能量匹配:650kHz为最佳激励频率,此频率下装置阻抗114Ω、振幅最大;能量分析表明,液滴吸收的无量纲能量密度随半径增大先增后减,半径10mm(对应体积140~160μl)时能量密度最高,与实验中“150μl液滴速度最大”的结果一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电压放大器推荐:ATA-2022B
图:ATA-2022B高压放大器指标参数
本资料由Aigtek安泰电子整理发布,更多案例及产品详情请持续关注我们。西安安泰电子Aigtek已经成为在业界拥有广泛产品线,且具有相当规模的仪器设备供应商,样机都支持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