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行业新闻

高压放大器配合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助力锂电池领域技术创新

作者:Aigtek 阅读数:0 发布时间:2024-04-24 18:18:58

  锂电池隔膜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和传输性能。而为了实现静电纺丝,我们离不开高电压对该系统的驱动,高压放大器作为稳定可放大交、直流电的仪器产品,可配合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助力锂电池领域技术创新,今天Aigtek安泰电子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常用的锂电池隔膜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聚烯烃类材料:聚烯烃类材料是锂电池隔膜材料的主要类型,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但导电性较差,容易发生热收缩。

  聚酰亚胺类材料:聚酰亚胺类材料主要包括聚二甲基丙烯酰胺(PDMA)、聚酰亚胺醚酮(PEEK)等。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稳定性能,但制备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高压放大器配合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助力锂电池领域技术创新

  硅酸盐类材料:硅酸盐类材料主要包括微孔玻璃纤维、陶瓷膜等。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传输性能,但成本较高,制备难度较大。

  纳米纤维类材料:纳米纤维类材料主要包括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纳米孔膜等。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孔径控制能力、传输性能和导电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柔性性能,适用于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但制备成本较高。

高压放大器配合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助力锂电池领域技术创新

  以上是常见的锂电池隔膜材料类型,不同的材料类型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选用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静电纺丝技术在锂电池行业中的主要应用有两个方面:

  一是制备高孔隙率的纳米纤维膜、高分子共混膜及无机-高分子复合膜等隔膜材料,以提高隔膜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降低内阻,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高压放大器配合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助力锂电池领域技术创新

  二是改善磷酸铁锂等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及石墨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在材料表面或内部形成导电网络或缓冲层,增加活性物质与导电剂的接触面积,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

  目前,静电纺丝技术在锂电池行业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纳米纤维膜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可规模化生产性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近年来,纳米纤维材料在锂电池隔膜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和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熊岳平EnSM团队,他们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高机械强度的全固态电池隔膜。他们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双层结构,将聚合物纤维膜和无机纳米颗粒膜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具有高离子通道密度和高界面稳定性的复合隔膜。他们的研究表明,这种隔膜可以有效地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提高全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性

高压放大器配合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助力锂电池领域技术创新

  而在静电纺丝时,使用交流电源与直流单元结合辅助,采用高电压波形直接写入来实现高分辨率蛇形图案。外加电压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只有当电压超过临界值时,液滴才能被拉伸成为纤维。当电压较低时,纤维易出现珠状缺陷。静电纺丝所需的高压为1~30kV,因此我们需要高压功率放大器来配合系统完成。

  ATA-7050高压放大器

ATA-7050高压放大器

  带宽:(-3dB)DC~5kHz

  电压:10kVp-p(±5kVp)

  电流:20mAp

  功率:100Wp

  压摆率:≥111V/μs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案例和研究表明纳米纤维材料在锂电池隔膜领域的应用潜力。例如,一项研究表明,采用静电纺丝制备的聚丙烯膜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另外,一些研究还探索了纳米纤维膜在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其他类型电池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纳米纤维材料作为新型锂电池隔膜材料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尤其是在提高电池性能、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纳米纤维制备技术和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相信纳米纤维材料将会在未来的锂电池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西安安泰电子是专业从事功率放大器、高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模块、功率信号源、射频功率放大器、前置微小信号放大器、高精度电压源、高精度电流源等电子测量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为用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测试方案。Aigtek已经成为在业界拥有广泛产品线,且具有相当规模的仪器设备供应商,样机都支持免费试用。如想了解更多功率放大器等产品,请持续关注安泰电子官网www.aigtek.com或拨打029-88865020。


原文链接:https://www.aigtek.com/news/2921.html